管理之道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会员专区 > 管理之道

企业设备资产的修旧利废管理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9-09-27
       “修旧利废”一词出自《汉书》,其意是把废旧物品(固定资产)翻新或修复后再次投入使用,以延长资产创造价值的周期,实现物尽其用、物超其用。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可参考下述要点。
       职责与制度。企业设备资产的修旧利废活动,因涉及跨部门合作、必要的投入等因素,所以企业高层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。归口部门一般会由资产、设备或检维修管理部门兼任,同时需财务、生产、安全、环保、行政人事等部门的参与。应基于PDCA 的过程方法,制定修旧利废的管理制度,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要点:职责、激励措施、修旧利废范围、修旧利废方案、方案实施与检查、人才育成、管理成熟度与持续改进等。
       激励措施。应基于“多方参与、收益共享”的原则,清晰地规定激励方式、额度或提成比例、发放要求与时机等,以调动人员积极性。例如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四厂规定:部件原价减去修复价格后乘以15%至30%予以奖励维修人员。于是修旧利废蔚然成风,获得了良好的收益,“该厂今年修旧利废一项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309.8 万元”(资料来源:2013-09-17,红网,李兴华《水口山四厂修旧利废省下300 万》)
       修旧利废范围。应明确界定废旧设备资产的标准与范围。例如过期库存品、检维后的拆机件、技改后被弃用的设备等,但不应该包括在检修时可正常修复的部件或设备。最好能制作一张清单,罗列各类设备资产的哪些废旧部件属于修旧利废的范围。
       修旧利废方案。因设备资产的修旧利废工作量大小不一,大者可能是一条设备线,小者可能是一个小齿轮,所以应注意修旧利废方案的简繁程度与工作量相匹配。方案一般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:废旧物名称/型号、来源、现状态与功能、故障/劣化诊断与分析、法定指标/要求、现估值、决定整体或局部修复、修复周期、修复方法/步骤/要求/时间节点、所需资源(资金、人、工器具、材料、外协服务等)、修复后预期状态/功能、修复后用途与预期寿命、预期投入产出比等。需要特别留意的是:有必要估算预期投入产出比,以避免修复投入成本大于购买新品;必要时应实施FMEA(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),以免使用时无法正常使用。
       方案实施与检查。应按所策划的方案实施修旧利废项目,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节点质量检查,并做好必要的记录。如果有法定要求,则必须由获取法定资质的人员执行或参与项目。如果经分析发现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,在授权人批准后可调整原方案。应通过检查、试车等途径,验证其安全性、环保性、可用性、可靠性等规定的性能指标,确保符合要求后方进行安装、调试、投入使用。如果有法定要求,则必须接受法定检验且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       在投入使用后,应落实相应的维修策略(自主维护、润滑等),以确保被修复的部件或设备得以正常运行。同时应通过点检、状态监测等途径,跟踪其各项性能指标与劣化趋势,发现异常时应采取相称的措施:停车、再修、弃用等。
       整理相关的资料/记录/数据,形成总结报告,包括但不限于:修复全过程的简述、规定功能的表现(含法定要求)、预期投入产出比等。应及时兑现所规定的激励措施。如果必要,可单独、或与其他改善活动合并举行修旧利废的成果交流会和竞赛,以促进修旧利废的风气和吸引更多人员参与。
       人才育成。有效开展修旧利废需要融合技术与管理,对参与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可包括但不限于:设备/部件工作原理(含机械结构、电路图、材质等)、维修价值识别与分析、故障/劣化诊断与分析、工器具使用、维修安全/环保/质量/效率管理、维修技术与步骤、维修沟通与团队合作、维修成本/投入产出比分析与计算等。
       管理成熟度与持续改进。设计和实施管理成熟度评价,利于判定修旧利废工作的优缺点,识别所需的持续改进方向。常见的持续改进方向有:激励机制匮乏;维修技术欠缺;工器具与场所不完备;没有恒心只是一阵风运动;只重视修复而不重视使用过程中的维保;投入产出比模糊等。
       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。企业开展设备资产的修旧利废活动,省下来就是赚到了,可期“赚到”多赢:增加各级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收入;企业在降低成本获取收益的同时,也在塑造着节约型企业的文化;具备修复价值的部件/设备也是社会资源,避免了成为垃圾的命运,于是就减少了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