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风采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会员专区 > 会员风采

柳山酱菜四喜堂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0-09-04
      柳山酱菜,在老潍县时已经是久负盛名,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。在新时代的大潮中,更是焕发生机,老树新花,愈加娇艳。在这其中,若是追根溯源,雪泥鸿爪,倒是有迹可循,第*老店,当属如今的潍坊四喜堂酱园。《临朐风物专辑》有记载:四喜堂酱园,柳山第*家酱菜老店,创始人系柳山酱菜祖师王文选老先生,其酱菜、腐乳、陈香醋,久负盛名,享誉齐鲁内外,已有百年历史。
      说起来,如今的柳山酱菜经营者,多是柳山酿造厂的员工,八十年代初,柳山酿造厂的厂长便是酱菜祖师王文选的儿子王法兴,后来酿造厂改制,酱菜由此开枝散叶,王法兴创办四喜堂酱园,古法工艺得以传承,与其它经营业户一道用心经营,柳山酱菜焕发生机、名播四方。四喜堂酱园当家人如今是第三代传人王步强、王慧慧兄妹俩。产品商标为“齐鲁四喜堂”和“柳山”,其以地名注册,为柳山酱菜众多品牌之**,也可见源头正宗。
      百闻不如一见,笔者走进了四喜堂酱园,酱园占地27亩,无论规模和布局、管理都是同行业佼佼者。酱菜产品种类繁多,既有柳山酱菜的招牌:酱狮子头疙瘩、包瓜菜,还有香脆萝卜、酱黄瓜、酱花椒、酱洋姜、酱独头蒜等20多个品种。产品口味独具特色:麻、辣、鲜、甜、脆等风味各异,皆是古法技艺炮制,所谓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。小小酱菜,做到极致,却是大有乾坤,从腌制的原料,选用的食材,制作的工艺都是非常考究,真正无添加、绿色生态食品,让这一传统工艺大放光彩。
      你知道吗?一个普通的酱狮子头疙瘩,从腌制原料算起,要耗时三年以上才算完成。先说腌制原料面酱,清明时节做酱,精选小麦、黄豆磨成粉,团状蒸熟,然后制麯发酵180天,之后封坛半年方成老酱,才可做腌制原料。狮子头是芥菜独特品种,为柳山特产,其形状不规则,凸起疙瘩多,纤维丰富,韧性十足,保证了腌制后口感醇厚爽脆,皮质柔韧劲道的特色口味。芥头选取要单只足斤,用盐坯佐以花椒等香料腌制一年,之后清水脱盐,再放到老酱里面腌制一年到三年,才算大功告成。
      笔者在四喜堂看到,腌制芥头场地是专用窖池,通风透光,这第*步看似简单,实则有学问,盐的作用是脱水入味,放置比例要恰当,通风透光保证脱水和食材质量,有些酱疙瘩成品外皮松散,口味极重,多是盐分、通风透光处理不好所致。古法工艺,最耗工时,但无岁月的滋养,哪来醇厚的味道
      四喜堂工厂化制作,讲究规范有序,更讲究卫生环境,面酱制作有专用场地,上罩玻璃,光照充足,内置瓷瓮,大半缸面酱日晒夜露。晒晒晒,晒足180天。面酱地道,吸日光精华,充分发酵,其味甘醇厚重,单这面酱已是让人称道,酱疙瘩的真面目更是令人神往。
      在厂子露天地带,一排排的土瓷瓮整齐排列,铁皮做盖,相比以前是尖顶苇席编制,防雨效果更好,为保障透气,十字方木做撑子,芥菜没于酱中,又敷一层薄膜,防尘卫生。一段时间后,还要进行倒缸,为的是腌制均匀,这种传统工艺在工厂化生产中尤为难得,一切做工都靠人力完成。
      “齐鲁四喜堂”酱疙瘩的成品嗅之酱香浓郁,入口皮韧劲道,肉质特别爽口,齿颊留香,久久不散。还可以加工切丝烹制,熟烂之后,入口细腻。也可当做菜辅料,比如蒸鸡时肚内填塞,鸡肉鲜香,咸菜入味,竟有栗子般绵软清香,已经成为柳山宴请的拿手好菜,亲朋围坐,小酒慢酌,不亦快哉!
      再说四喜堂的包瓜菜,五一时节,摘下细嫩的西瓜掏瓤,用花生、杏仁、蒜苔、黄瓜、地环、洋姜等做馅,根据各种食材的菜性分别制作,经盐制酱制,汇集包合后在酱汁中腌制而成。包瓜菜集众菜特色于一体,可谓群英荟萃,口味别具一格,深受大众青睐,小酱菜也登上了大雅之堂,宴席之间,争相品尝。四喜堂酱制独头蒜,选用蒋峪地方特产,食材难得,口味**,更有杀菌、降低胆固醇和抗癌的保健作用。还有花椒、萝卜等寻常小菜,摇身一变,成为百菜中的贵宾,四喜堂有专用的小菜包装箱,适合大众多样化选择,广为畅销、供不应求。

      四喜堂是“乡村振兴非遗产业化示范点”,王步强和王慧慧兄妹两人作为正宗柳山酱菜的传承人,肩负着将这份“非遗”古法酱菜产业化的重担。王慧慧告诉笔者,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,已经在柳山新建企业,占地三十多亩,将这一产业向做大做强迈进。柳山酱菜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,从原料到加工一条龙正在发展壮大,成为振兴一方经济的重要产业,柳山酱菜这一地方名片,将愈加靓丽。